《社会心理学》-第六章-从众和服从 读书笔记
成为少数与众不同者,真的很不容易。
本章几个重点问题,值得先读:
- 群体由不同的个体组成,为什么他们的行为常常一致?
- 哪些人更可能表现出从众行为?
- 哪些人更可能抵制从众行为?
- 从众是否就代表唯唯诺诺?
从众的概念
从众的含义: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改变。由于群体压力而改变个体自己的行为或信念。
从众的三种表现形式:
- 顺从:由外部力量施压而违心的从众行为;
- 服从:如果我们的顺从行为是由明确的命令所引起的;
- 接纳:发自内心真诚的从众行为;
经典的从众和服从研究
- 引起服从的因素:
有4个因素会影响服从:- 与受害者的情感距离;人们对于个性化的人是最富有同情心的。这点比较简单,如果我了解一个人后,对其就更有同情心了。文中的例子也比较直接。
- 权威的接近性与正当性;
- 机构的权威性; 很明显,如果是权威的人数说的话,就更容易服从。 比如老板说啥就是啥,唯上主义,这是很多东方人的性格中一个很明显的点。他们不敢站出来说话,比较中庸的文化,将就和谐,平衡,沉稳。
- 不服从的同班参与者的释放效应;
- 行为和态度:
当一个人单独相处时,个体几乎总能做出正确的反应。而个体单独反对群体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很难。这里中西方应该是很鲜明的对比了。 -
情境的力量:
这里主要讲的是社会环境,周围环境的力量,同样会影响一个人的服从意愿。
预测从众的一致性
群体规模
研究表明群体人数1-5个的时候,影响会比较上升。超过5个后就开始不那么明显了。不知真假,感觉具体还是看什么事情,场合。
一致性
在群体里成为少数派并不容易。
- 单独站出来成为少数派是很难的。但是这样做有可能让你成为英雄。
凝聚力
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就越大。
统一种族里的人会感受到一种共同的“归属群体的从众压力---言谈,举止,穿着都应该像'我们'”
地位
地位搞的人往往有更大的影响力。这很明显了。
公开的反应
这点很容易想到,一个人在公开场合更可能从众,而私密场合可能会追随自己的心,坚持自己的观点。
影响个体从众的原因
个体屈服于群体可能是因为:
- 规范影响:想获得群体的接纳和免遭拒绝; 来自于我们想获得别人喜欢的渴望。
- 信息影响:获得信息;来自于我们想正确行事的渴望。就是说想做对,然后大家都这样,那我也倾向于这样了。
绝大多数人知道,社会拒绝会令人痛苦。如果我们偏离了群体规范,常常要付出感情代价。 亲身经历啊。。。
与群体对抗,in可能会面临社会规范所带来的猛烈冲击。
个体从众的差异
- 人格
- 文化。集体主义国家的人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做出反应。
> 虽然不从众有助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但大家群策群力面对危机时群体才能兴盛。 - 社会角色。当你把角色内化以后,自我意识就渐渐消退,以前感觉尴尬的事情也会感觉很自然。
> 类似,如果你在一个特定的角色/位置上,那么你可能会不断适应在这个角色应该做到事情。所谓当领导就应该有当领导的样.
抵制从众的社会压力
这一张值得读,也得辩证的看,从众有好有坏,不同文化也不一样。
我们有必要再次提醒自己个体所拥有的的力量。我们不是被动的机器,任由外力推动;我们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采取行动,不受强加于自身的力量影响。
- 逆反
个体都珍视自己的自由感和自我效能。这块比较有意思的是,公司老板如果强迫员工去做什么事情,或者完成什么O, 可能他们心里会有逆反情绪。但如果老板引导大家去主动的接收这个O,那就可能激发主动性,事情俺儿好办多了。
- 精明的父母通常不会命令孩子,而是让孩子自己选择。
- 歧途限制个体自由通常会引起‘事与愿违’的反从众行为。
- 坚持独特性。
个体与周围的人差别太大时会感觉不舒服。但如果个体与其他人完全一样的话,也会感觉不舒服。
只有当个体与众不同时,才会意思到自我。我自己的例子也是类似,当我站在几百人中间的时候,我会觉得很难受,找不到自己的感觉。
后记:
不从众的说法:做自己的事。质疑权威。如果觉得对就去做。跟着幸福走。不要从众。自我反思。坦诚地面对自我。勇于承担责任。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