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心理学》, 读书 >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群体影响

《社会心理学》-第八章-群体影响

2019年11月24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16146次阅读    

毫无疑问,一小群有事项,有责任感的公民能够改变整个世界。
单一个体极少能支配整个群体,然而,历史就是由能撼动多数人的少数派创造的。

群体的概念

群体:两个或更多的人在较长时间里进行互动,并以某种方式相互影响,将他们视为‘我们’。

集体影响的三个实例:社会助长作用,社会携带和去个性化。

社会助长作用:他人在场的影响

意思是他人能够助长我的优势反应。表现的更好。

  1. 纯粹他人在场
    唤醒能增强任何优势反应的趋势,唤醒会提高简单任务的作业成绩,因为这些简单任务中的优势反应往往是正确反应。
    > 意思是如果在群体中,对于自己已经耳熟能详的任务,有点压力能更好的迫使自己提高效率。
  2. 拥挤现象:众多他人在场。
    身处一大群人之中对个体的积极或消极反应都会有增长作用。
  3. 他人在场引起唤醒的原因
    在他人面前你会变得振奋而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的更好。他人在场是如何引起个人唤醒的呢:

    • 评价顾忌:观察者在场使得我们的焦虑的原因在于我们想知道别人怎么评价我们。
    • 分心:参与者在考虑共事者会如何行动,或者观众会如何反应时,参与者会分心。
    • 纯粹在场:

社会懈怠:群体中的个人减少努力

  1. 人多未必力量大
    当个人努力无法被评价时,容易发生懈怠。在群体条件下,会出现有人划水,有人搭便车的情况发生。

- 个体一旦收到他人的观察,个体的评价顾忌会有所增强,这样社会助长作用就发生了
- 个体一旦消失在人群中,个体的评价顾忌就会减小,社会懈怠就发生了。
2.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懈怠
- 当任务具有挑战性,吸引力,参与度高的特点时,群体成员的懈怠就会减弱。
- 如果小组成员彼此都是朋友或者成员都很认同自己的群体,任务群体不可分割,那么懈怠就会有所减少。

当赋予群体挑战性的目标任务时,当群体成员会成功而获得奖励时,当他们有一种把自己的队伍卡奴总“团队”的信念时,成员们就会努力工作。保持小规模的工作群体也有助于使成员们相信自己对群体的贡献必不可少。

写的特别好,一个比较大的团队,很容易出现有人划水的 情况发生,因为个人的努力无法被评估,所以大家就不那么努力了,发生社会懈怠。
如果团队群体小,那么大家每个人的努力成功都是简单可以衡量的,那么大家倾向于都一起努力。
最终结果是:无人出来负责。


去个体化:群体中的个体失去自我感

群体中的个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在那一刻迷失了自我”。

群体失控:法不责众

社会助长实验表明群体能引发人们的唤醒状态;社会懈怠实验表明群体会分散责任。
去个性化:在某些群体情境中,人们更可能抛弃道德约束,以致忘却了个人身份而顺从于群体规范。
什么环境会引发这种心理状态呢?
1. 群体规模
很多的例子表明,在群体中,个人的评价顾忌都降到了最低水平。并且因为“每个人都这样做”,所有的人都会把自己的行为责任归因为情境而不是自己的选择。
2. 匿名性
很显然了,不用暴露自己的名字,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的?互联网也提供了很多的类似匿名性。
匿名性使人们的自我意识减弱,群体意识增强,更容易对情境线索做出回应,无论线索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3. 唤起和分心活动
群体表现出攻击性之前常常会发生一些较小的引发人们唤起状态或者分散其注意力的时间。比如:集体喊叫,高歌,故障或者跳舞。既可以令人们热情似,又能减少其自我意识。

弱化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是去个性化的对立面。自我觉察的人也不太可能做出欺骗行为。
- 具有自我意识或者由于外力暂时产生自我意识的个体,能保持情境外的日常言论和情境内的实际行动高度一致。

群体极化:群体对我们观点的强化

讨论通常可以强化群体车管员的普遍倾向。

一帮人开完会后,热情鼓舞,觉得马上要成功的感觉,越来越觉得这么做是正确的,大家越来越相信。

成为恐怖分子的过程可能就是:把个体和其信念系统隔离开, 使潜在的目标去个性化,而且令其不能容忍任何异议。

  1. 对极化的解释: 群体成员对别人观点重复得越多,他们就越可能在不断的复述中认同这些观点。
  2. 规范影响:要和大家一致,群体会表现出人众无知: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其他人会在多大成都市支持社会普遍 认同的倾向。
    从而导致自己不敢说,不敢站出来。
    仅仅了解了他人的选择会导致随大流效应。

群体思维:群体对决策的影响

群体思维:群体决策中人们为了维护群体和睦而压制异议。
产生群体思维的温床包括:友善的,凝聚力强的群体;对异议的相对排斥;从自己的喜好触发做决策的支配型领导。

群体思维的症状表现

这一部分值得仔细阅读。
- 无懈可击的错觉:觉得自己团队很牛逼了
- 群体道义毋庸置疑:道义,我们一定要怎么怎么的,一定要相信老板,相信领导,相信团队。。。
- 合理化:以集体投票的反思决策合理化来减少挑战,实际上是懒惰,可能会搞错。
- 对对手的刻板印象:绝对对手很傻,过于乐观了。
- 从众压力:少数派是很难做的。
- 自我审查
- 一致同意的错觉

假一致,过于想一致,想统一,想合作,于是实际上没有达成一致也表面上高频点头。太容易出现这种问题了。
- 心理防御:有些成员会保护群体,使那些质疑群体决策效率和道义的信息不会对群体构成干扰。
这里要辩证的看,有些团队有老鼠屎或者就是有人观念不对,这个时候看领导者的了,不能过分压制大家的意见表达,也不能太过于纵容,不然你团队出现一个胆子特别小的怎么办,啥事都不敢做。

群体思维的各种症状表现会阻止群体成员探寻和讨论相反信息以及其他的可能性。当领导助长某种观点而群体又排斥异议时,群体思维可能就会产生错误的决策。

对群体思维的批评
  • 支配型的领导方式确实和糟糕的决策相关:因为下属不敢说话。
  • 能做出明智决策的群体人人都有话语权,成员关系和睦,能轮流发言。
  • 群体确实倾向于支持极富挑战性的信息;
  • 当成员们希望从群体中获得接纳,赞许和社会认可时,他们会压抑自己与他人不同 想法;
    > 太对了,比如我刚入职的时候,什么都不敢说,倾向于先自己吸取各方意见后再仔细考虑,导致很多观点都没有表达。
预防群体思维

有凝聚力的团队精神的确有助于决策,毕竟大家一致的话,容易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如何预防群体思维呢?
- 公正-不偏向于任何立场;
- 有时可以将群体分为多个小组,最后一起核对意见,避免过早达成一致。
- 可以开第二次会议,确认一下。

群体问题的解决

促进群体头脑风暴的方法:
- 将群体和个体的头脑风暴相结合。个体可以继续思考,然后群体合并;
- 让小组成员通过书面互动,鼓励成员产生想法,这样好的想法才会变多;
- 结合电子头脑风暴,让个体利用计算机来交流看法。这样大家都能发言。
当小组成员可以自由的发挥创意和见解时,常见的结果不是群体思维,而是群体问题的解决。

少数派的影响:个体对群体的影响

大部分社会运动最初都是由一小部分人单打独斗最终才变为多数人的运动。

爱默生:所有的历史都是记录少数派甚至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历史。

少数派影响的几大决定性因素:一致性,自信和背叛。
- 一致性:不从众,特别是一直坚持不从众,结果往往很痛苦。如果你决定做一个少数派,你必须准备好接受嘲弄。
- 自信:一致性和坚持性是自信的表现。少数派表达自信的任何行为都会使多数派产生自我怀疑。
- 背叛多数派:坚持己见的少数派会打破任何一致同意的错觉。
- 领导是否属于少数派的影响:
1. 任务型领导:组织工作,设置规范,聚焦于目标的实现;做业务的。
2. 社会型领导:建立团队,调节矛盾;表达支持;主要是团队管理的。
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下属可能会讨厌任务型领导,但不知道的下属或许会欢迎。
能够代表群体观点的人更可能被选为领导, 过于偏离群体规范的领导者往往会被抵制。明智的领导者通常与多数派站在一起,并且谨慎地施加自己的影响。

后记

这部分也值得看。群体思维必须辩证的看,有好有坏。他们一致,团结,和睦;他们愚钝,固守成规。
群体可以极其糟糕,也可以极其美好。
所以我们最好明智而有目的的选择我们的群体。

Share
分类: 《社会心理学》, 读书 标签: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

注意: 评论者允许使用'@user空格'的方式将自己的评论通知另外评论者。例如, ABC是本文的评论者之一,则使用'@ABC '(不包括单引号)将会自动将您的评论发送给ABC。使用'@all ',将会将评论发送给之前所有其它评论者。请务必注意user必须和评论者名相匹配(大小写一致)。